擠爆的冰箱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與家人同住多少可能會有些不同的意見與想法,因每人立場與經歷不同總會有不同的聲音,就像今天父親在關心哰叨:『為何冰箱不好好整理,東西都放到壞了?』,的確他應該為他所看到的結果感到不開心,為何他用心所採買回來的食物,結果是放到壞掉浪費掉,殊不知這是全家共同的冰箱,今天所造成的結果是大家一起貢獻出來的。



如果我們一一來分析這個情況背後的原因:

首先,一般老人家的習慣是擔心不夠吃,長輩也是最關心家人食物喜好的人,因此最終採買量不用說肯定遠遠大於我們實際需求。

假設有四位家人同住,以採買蔬果為例:

每種蔬果採買量為1份(為實際需求量)x 6 種(正常需求蔬果種類)=6

現在可能的採買量會是1.5份(因擔心不夠吃而增加採買量)x 10 種(增加每人喜好的蔬果各一個種類,共增加4種,6+4的結果)=15

在這樣倍數成長的情況下,無形中採買的蔬果總量已經從6增加到15了,足足多出1.5倍的需求量而不自知。

再者,每道食材的量在採買過程中無形加大,烹調時可能產生另外一個困擾,分成兩份心裡感覺似乎又太少,只好煮成一份,但結果就是每道菜吃不完。

最後,就會上演每餐熱菜,但又得再加新菜色,不能全吃剩菜,加上在冰箱的食材不煮也會壞,同時長輩覺得需要每天採買,才能讓家人吃飽、吃好、吃新鮮,在這些情況下,我們的冰箱總是處於超級飽足狀態,總是充滿了熟食、生食、調味料...。


如果以上單純是冰箱惡性循環的宿命也就罷了,但這一切卻也是產生家裡口角的源頭,天天飽足的冰箱不僅僅影響了家人的生理健康,同時天天影響了家人的心理健康。採買者認為家人不重視其用心任其食材敗壞,家人又覺得是因為採買者買太多;怎麼還來怪我們不好好處理這些食材,這是大家的冰箱大家都有責任好嗎?


在人的世界裡也上映了冰箱的惡性循環,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photo by Travis Wise
第一,不論發起哰叨關心的發難者是誰(採買者或家人),先讓哰叨關心者發洩完吧!
當下說什麼都是無法接受的,將心比心我們從不想要聽到反對自己的聲音,大家期待聽到的總是贊同。

第二,讚美
感謝發難者,就說:『我怎麼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情況呢?太謝謝了。

第三,換位思考
發難者為何會發牢騷?又為何如此看待此事呢?

第四,一起解決問題
由於我們彼此已經先贊同所看到的情況,大家就會有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而不是理性直接切入問題背後的問題來分析。我們需要先解決的是情緒,再來解決事情,當我們將此怒的情緒處理好了,同時對此情況有不滿的共識,大家就可以開始理性的分析以上第二段的情況了。


家人相處是個大學問,家人的身心健康更是我們需要關心與每天需要執行的實務;透過一個良好的溝通,不僅可以為家人帶來生理健康,更營造家庭的和諧氛圍。有了良好的心情,相信我們全身的細胞都會感受到快樂並且健康的為我們的生理健康在努力。

photo by Michelle Tribe

Share:

0 留言